让“慢出行”不再是“囧途”
车流人流汇聚,如何确保市民走得了、走得好、走得远, 实现温馨出行、有序出行、满意出行,为美好生活加码,让“慢出行”不再是“囧途”。
住建部日前发布《关于开展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工作的意见》,要求确保人行道连续畅通、通行安全舒适;科学规划、统筹建设自行车专用道、强化自行车专用道管理。这为保障市民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的基本路权注入强大动力,为完善步行和自行车骑行微循环系统装上了“加速器”。
近年来,在思想观念及绿色出行意识的推动下,“慢出行”已成新风尚。就眼下的态势来看,2020年底前,北京市将累计完成3200公里的自行车道治理;深圳市致力于打造世界自行车友好城市,规划每年建设自行车道不少于300公里;雄安新区打造出行比例50%以上的慢行交通系统,“无车街区”占有重要席位。
让“慢行难”跑出“加速度”,前提是弄清问题来源。就当前而论,人行道和自行车专用道面临商户摊贩占道经营、机动车占道停放、私自安装地桩地锁、摆放设施设备等非法占用难题。这些大量的不合理的行为既体现了城市规划、建设、管理等方面的欠缺,也与每个公民的自律意识、对规则缺乏敬畏息息相关。
让“慢行难”跑出“加速度”,首先要转变思想认识。自2012年起,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就制定了《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》《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》等政策标准,对慢行交通网络和自行车停车设施规划建设进行了明确。这让完善步行和骑行微循环系统有法可依。当下,要加强宣传普及,形成舆论氛围、收集民情民意,汇聚最大共识,以保证新意见能够深入人心。
让“慢行难”跑出“加速度”,重在合心合力。规划、交通、住建、城管等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配合,强化统筹规范,共同推进城市步行和自行车骑行交通系统建设。切实认清解决“慢行难”中的责任,确保方向正确、方法得当、推动有力,并根据城市规模、交通需求、公共设施等,把责任放在心上、抓在手上,拿出实招硬招,让解决“慢行难”真正落到实处、见到良好效果。
让“慢行难”跑出“加速度”,要在实践中推广。2017年1月,中国首条“自行车高速公路”——厦门云顶路自行车快速道开通,与公交、地铁形成良好衔接和匹配。去年5月,“颜值”与“品质”齐飞的国内首条通勤用自行车专用路在北京开通,全长6.5公里,不到半小时即可骑完全程。这条路瞄准难点,打通堵点,疏解百姓烦心事,引来全国各地的惊叹和艳羡。
以“应民之需”的方式做好“民心工程”,上述两地配备的“停车场+立体公共停车场+路侧停放点”组成的自行车停放设施体系,引得市民叫好又叫座、引得骑行爱好者点赞不断。一目了然的发展,一眼可见的变化,让市民看到了“慢出行”系统建设有特色、见成效。
无论如何,新意见真的来了。既已套上“紧箍咒”,各地城市主政者应以地方两会为契机,完善“慢出行”系统,重构政府治理思维,这对城市形象也是一个“加持”。(沙磊)
来源:中国城市报
- 2025-04-28
- 2025-04-21
- 2025-04-21
- 2025-04-21
- 2025-04-21
- 2025-04-21
- 2025-04-21
- 2025-04-21
- 2025-04-21
- 2025-04-01
-
民盟九龙坡区委召开参政议政座谈会
据重庆日报消息 1月28日,市委书记陈敏尔到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一联组参加讨论,听取意见建议,与大家深入交流。市政协主席王炯,市领导王赋、胡文容、陆克华、屈谦、谭家玲、王新强,重庆警备区副政委程洪参加。
2018-09-30
-
【党派声音】民盟九龙坡区委开展暑期盟务干部培训
来源:民盟九龙坡区委办公室
2019-08-11
-
中宣部:进一步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
来源:新华社
《通知》指出,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、凝聚人民力量、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,在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、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,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、筑牢意识形态阵地,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贡献。2019-08-24
-
中共中央印发《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》
来源:新华社
2019-09-05